海上钻井平台噪音综合治理——守护蓝色海洋,践行绿色发展   
April 28,2025
9
首页 > 行业新闻 > 海上钻井平台噪音综合治理——守护蓝色海洋,践行绿色发展

国家政策引领,强化海洋生态保护

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,我国近年来出台多项政策规范海上作业噪音管理。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》明确提出“加强海洋工程噪声污染防控”,要求企业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对海洋生态的影响。

2023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《海洋油气开发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进一步细化噪音控制标准,要求海上平台运营单位将噪音排放纳入环境评估体系,并建立实时监测机制。国家政策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,彰显了我国推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决心。

 

精准识别噪音源,科学制定治理方案

海上钻井平台的噪音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类:

设备运行噪音:包括钻机、发电机、泵组等重型机械的高频振动与摩擦声;

船舶与运输作业噪音:补给船、直升机、锚链操作等产生的间歇性噪声;

施工活动噪音:如海底打桩、勘探爆破等短时高强度声波。
这些噪音不仅干扰海洋生物栖息与迁徙,还可能影响平台工作人员的听力健康。

 

多维度治理措施,打造“静音”作业模式
为降低噪音污染,行业采取以下创新技术与管理手段:

设备升级与隔声技术

推广使用低噪音电机、液压驱动系统,从源头减少振动;

在关键设备外部加装隔声罩消声器或吸声材料,降噪效果可达20分贝以上;

采用浮式隔声屏障,隔离水下声波向海洋环境扩散。

 

作业流程优化

错峰进行高噪音作业,避开海洋生物繁殖敏感期;

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,减少机械空转时间,提升能效。

 

智能监测与预警

部署声学传感器网络,实时采集噪音数据并生成动态管控报告;

联动海洋生态数据库,预警可能受影响的生物活动区域。

 

治理意义深远,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

 

保护海洋生态系统:降低噪音可减少对鲸类、鱼类等生物的声呐干扰,维护生物多样性;

保障安全生产:改善工作人员作业环境,降低职业性听力损伤风险;

履行社会责任:响应“双碳”目标,提升企业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评级,增强国际竞争力;

推动技术革新:倒逼环保装备研发,助力绿色海洋经济产业链发展。

 

海上钻井平台噪音治理是践行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理念的重要实践。未来,我国将继续完善标准体系,鼓励企业采用智能化、低碳化技术,为建设美丽海洋贡献中国方案。让我们携手同行,让蔚蓝海洋重现宁静生机!